[每周一例]高溫引起二齡牙鲆死亡 |
出處:利洋水產 作者: 水產養殖網 2021-09-17 15:28:00 |
[病例610]遼寧東港北井子鎮一口主養海蜇池塘(圖1),套養縊蟶、牙鲆、少量日本對蝦,養殖面積140畝,水深3.5米,未配置增氧機,初一、十五漲潮可以換水。         2021年3月放二齡牙鲆約4萬尾,規格5~7兩/尾,密度約285尾/畝,日常投喂冰鮮魚。開春投喂較多,一天投喂1餐,開始投喂1500斤/天,投喂量依據魚吃食情況而定,上午5點投喂,1小時查看一次吃料情況,2小時未吃完就減料,進入6月開始減料到400斤/天,7月份便不再投喂。7月份前,3天改底1次,7月份后,1天改底1次,截至7月24日,牙鲆未見有明顯異常。         7月19日,天氣轉晴,氣溫持續升高。         7月24日,晴,氣溫達33℃,拉海蜇,部分牙鲆游到圍網外,圍網外水淺的位置1米,深處2米。         7月27日,晴,氣溫最高達33℃,圍網外見到多尾死魚,死魚主要集中在水深2米處,帶1尾瀕臨死亡的魚上店檢測,發現魚鰓上有大量血竇和有機質(圖2、3),解剖胃內有野雜蝦,腸道有食物,其它無明顯異常。網內未見到牙鲆有異常,下午4點檢測塘底水溫29.2~29.6℃,溶氧3.14~6.76mg/L(圖4),檢測池塘一處邊緣的表層水溫達到31.7℃,溶氧達15.56 mg/L,底層水溫30.5℃。         7月28~29日,連續晴天,氣溫最高達33℃,29日晚,池塘底層水溫達到30.2℃,牙鲆大量上浮,當天晚上上浮約5000多斤,上浮即撈走賣魚。         7月30日,氣溫下降,池塘恢復正常,存塘魚約剩2.4萬尾,截至8月10日,池塘牙鲆一直很正常。
分析:1.通過跟蹤觀察發現,水溫30℃是二齡牙鲆最高耐受溫度,7月27~29日,該地區由于底層水溫超過30℃引起二齡牙鲆“爆塘”的池塘已有三口,這些池塘“爆塘”前牙鲆都未見有異常。         2.本地區上絕大多數池塘都套養一齡牙鲆,當池塘水溫上升至30℃以上也未見有魚出問題,說明同一品種不同規格最高耐受水溫也不同。(利洋公司 技術部 吳佳燕 利洋水產藥店 北井子店 于振揚 提供2021.09.16)



 (本文已被瀏覽 16258 次) |
|
|
|
文章分類 |
|
|
|
|